
04新生儿疫苗接种.ppt
《04新生儿疫苗接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4新生儿疫苗接种.ppt(32页珍藏版)》请在悦读文库上搜索。
1、新生儿的预防接种廖征南昌市CDC新生儿预防接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二章第十五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 目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有五种,即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麻疹疫苗、百白破三联混合制剂、卡介苗和乙肝疫苗,预防七种相应的传染病。 按照国家规定的接种程序,乙肝疫苗的首针接种应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及时接种,卡介苗在出生时接种,而此时婴儿多在医院产科,因此,新生儿乙肝疫苗的首针和卡介苗的接种任务也就自然地落在产科医务人员的身上。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重要性乙型肝炎感染和发病相当广泛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全球流行的疾
2、病,据估计,全球约有20亿人感染乙肝病毒(HBV),有3.5亿人患有慢性肝病。在慢性HBV感染者中,有15.25%在成年前就死于慢性肝病,如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全球每年约有60万人死于HBV感染,其中多数(约93%)是慢性感染。多数HBV感染发生在围产期和幼儿期,而这些感染者多无症状,但很容易转变成慢性感染。 乙肝是长期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根据1992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一般人群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为9.7%,估计约1.2亿人携带乙肝病毒(HBV)。据估计,全国约有2 000万例慢性肝病患者,每年约30万人死于慢性肝病。肝
3、癌的死亡率为14.8/10万,每年因肝癌死亡约18万例。 我国是世界上的乙肝大国,它不仅严重影响了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同时给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也带来沉重负担,全国每年仅用于乙肝病人的治疗费用就达1 000多亿元,成为我国目前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针对乙肝高流行问题,中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严格执行献血员筛查制度;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安全注射工作。自20世纪90年代起,大力推行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策略。新生儿和婴幼儿对乙肝有明显易感性 乙肝可危害各年龄的人群,尤其是新生儿和婴幼儿,感染HBV后形成慢性携带的机率与受感染时的年龄关系密切,调查发现:在我国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母亲,所生婴儿大
4、约有90%受到HBV感染,成为HBsAg携带者。 在乙肝流行区,新生儿出生后,HBsAg阳性率以每年4%的速度递增,至3岁时达到高峰。 新生儿HBsAg携带者中约有3550%是由母婴围产期传播。感染年龄愈小,预后愈差,约有80%90%成为HBsAg持续携带者,其中约25%成年后将发展成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 对所有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免疫的主要目的是预防HBV慢性感染及其后遗症(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通过对儿童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可以有效的预防乙肝的发生,是国内外公认的预防乙肝病毒传播的根本措施。安全、反应小、效果好 乙肝疫苗是目前唯一被认为是预防癌症的疫苗。 乙肝疫苗的研制已有近30年的历史,
5、1985年我国开始使用血源乙肝疫苗, 1992年研制成功重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乙肝疫苗; 1993年完成了对从美国默克公司引进的(酵母)乙肝疫苗的中间试制,1995年获准生产。 1998年后淘汰了血源乙肝疫苗, 目前用于预防接种的有重组(酵母)和重组(CHO)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接种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的轻度、一过性疼痛,红斑及一过性轻、中度发热,严重的不良作用极少。 因此,它是公认的安全性最好的疫苗,免疫原性强,全程免疫后,持续保护时间最少16年。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纳入计划免疫对新生儿实行乙肝疫苗免疫是控制乙肝的最重要措施。1991年,我国就确定了把普及儿童乙肝疫苗接种作为我
6、国控制乙肝流行的主要策略。提出了经过23代人的努力,将我国人群中乙肝病毒携带率降至1%以下的长远目标。卫生部于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并颁布了全国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实施方案,由于受当时经济条件的限制,接种乙肝疫苗费用需自理,因此,导致各地乙肝疫苗接种率不平衡,贫困地区的接种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一些边远贫困地区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只有10%左右,第一针及时接种率更低,达不到应有的保护效果。为使每个新生儿都有机会获得乙肝疫苗免疫服务,我国政府决定2002年起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新生儿乙肝疫苗的费用由各省人民政府解决,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不再需要支付疫苗费用。但需付接种费。自20
7、05年6月1日起,改为全部免费接种。2006年1月28日,卫生部发布了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加速了全国乙肝控制进程。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1) 总体目标 采取免疫预防为主、防治兼顾的综合措施,优先保护新生儿和重点人群,有效遏制乙肝的高流行状态,至2010年使我国人群乙肝发病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有显著下降,并降低由乙肝引发的肝硬化和肝癌的死亡。 具体目标 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1%以下; 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7%以下;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2) 工作指标到2010年: 新生儿全程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达到90
8、%以上; 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率以县为单位东部省区、中部省区、西部省区分别达到90%、80%、75%; 2002年后出生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95%以上得到补种; 人群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 建立健全对从事乙肝防治工作的医疗机构和人员的资质认证和考核制度,并对从事乙肝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全员培训; 建立完善的乙肝流行病学监测和实验室检测网络; 实行安全注射。预防接种及医疗注射全部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材,实施国家免疫规划预防接种使用一次性自毁式注射器材。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1) 首针接种原则 为保证新生儿第1针乙肝疫苗在出生后24小时内及时接种,按照谁接生谁接种第1针的原则,由经过卫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4 新生儿 疫苗 接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