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2016考研: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参考书目推荐1、书目来自试题!北大不提供参考书,选择参考书目的标准应该紧扣历年试题也只有这一条路可走,而我始终认为如果没有全面和有效的阅读意见和针对性的历年试题解析,这样的推荐书目简单的落列名字意义是不大的,这正是网络上现存书目的问题。 2、不要嫌多!北大的专业课特点是上不封顶,就是说既然没有参考书,题目上就流出了给你足够发挥的空间,很具有纵深性,只不过少有人能达到罢了,这就每年专业课绝少中文版/28.00/平装/吴靖/黄佩这本书应该列入必读书目,吴静给本科生上课用的教材,又是她本人翻译,今年综合中的“类型”一题就来源于此,必读必读!很多关键概念啊!文化研究导论陆扬/王毅/2006-1-1/复旦大学出版社/35.00/平装高教的那本导论我没看过,这本是中国人原创的,有一个是洪美恩的学生,算是文化研究的嫡系了,对此书的评价我写在豆瓣里了,北大近两年对于文化研究没什么大的考察,2008要小心。 作为文化的传播:“媒介与社会”论文集(美)凯瑞/2005-8-1/华夏出版社/27.00。
2、一百二三的原因。 近两年的题目更是告诉我们要专心看书,不要妄图通过自己强大的创新能力和飞扬的文采通过专业考试,这些只是锦上添花的手段。 3、不要嫌少!读书的目的只有两个,一建立理论框架二把各个知识点填充到自己的框架当中去,北大的考察虽然想法很好,但每年考生能达到的水平是有限的,从历年录取生源的考分来看大概就在110分上下,从大部分人的得分来看北大还是比较重视基础知识的,就是最基本的东西一定要掌握牢,千万不要好高骛远。 不夸张地说,若方法正确善于思考,只需要熟读此书再去网上按图索骥,不过这本书本身写得不好,这点要明确。 媒介研究的进路经典文献读本(西方新闻传播学经典文库)(英)纽博尔德编/2004-1-1/新华出版社/70.00/汪凯/刘晓红一块大砖头,每天啃一点就行。 有些论文非常重要,几乎是必读的,如霍尔的文化研究两种范式,霸权在文化研究中的作用政治经济学的某写论文媒介研究:文本、机构与受众(英)泰勒(Taylor,L.)/(英)威利斯(Willis,A.)/2005-4-1/北京大学出版社/世界传播学经典教材。
3、三四本书加几篇论文就能达到100分,第一年我只看了最前面的三本加谢新洲的网传概论就上了114 111今年也不过111 113.从0分到100分如果说是三四本的量,可若是上到110120就是三四十本甚至更多地阅读和思考,就算是这样若方法错误又没有建立框架还会导致上不到100分所以,接下来就是我要说的第四点:4、思考远比阅读重要!建立框架,明确阅读的针对性,整理笔记,融会贯通,迅速找到每本书中你需要理论和知识,把每本书的知识整合或丰富到你原有的框架当中去,这现象有关的考试,任何理论都要在你的头脑中紧扣这一主题,要把每种理论每本书中和这一主题契合的东西提炼出来,且不可陷入社会理论的汪洋大海中难以自拔。 我就曾经过这样的错误,记住,自己的边界越广,弄不清的问题就越多,反而会起到反作用,因为一年的时间只够考研的,不要觉的自己是在做学问。 传媒批判理论潘知常林玮/2002-12-01/新华出版社/24.0一直苦于没有一本比较理想的统合欧洲研究的书,只能这本凑活了,虽然是学生写的,不过对于各个传统的介绍还是很全面,可以用。
4、样才是有意义的阅读。 这样可能你的阅读量会达到巨大,考试前所需要看的笔记可能只有一两本,因为你已经把最重要的东西抽出来了。 5、要扩大自己的知识边界,把传播学回归到社会学,心理学和政治学,再回归到一般的社会理论,当你完成这样的飞跃后,在回过头来看真题就会觉得豁然开朗,决不会没东西可写了。 6、考察范围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的,个人觉得没用的就没有列,每本书的阅读建议我也都写清楚,希望能帮助大家少走一些弯路。 我本人是考大传和网传方向,所以别的方向我爱莫能助。 本方向我还没看到过。 强烈建议大家淘弄来,许静在北大给本科生讲概论有几年了,估计这本书可以算是她的讲课大纲,虽然估计也是研究生写的,水平上肯定比剪刀浆糊的强。 进阶与综合相比于批判学派,我更喜欢用“欧洲研究”这个词,用以和美国研究相对,应该明确的事,美国研究并不只是经验研究,欧洲研究也并不只是批判那么简单的。 所以对于这部分的书目,旨在明确这写研究的本来面貌,弄清互相之间的关系,绘制出完整的水系图。 需要指出的事,对于进阶的阅读一定要掌握度,始终记住你是在准备和传播。
5、的特点,用一句话说就是没有专业知识,所以综合二的考试其实是传播理论这一门的延伸,所以这个书目也可以看作综合二的参考书目。 7、最重要的一句话:理论史是一条河流!怎么建立框架,很多人这么问,这个问题我实在无法回答,就用这句话,大家在自己的阅读当中体会吧基础书目(根据06、07两年的理论卷的考察范围,列出以下核心书目,算是100分的奠基石。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2002-9-1/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2.00/平装有人说只看郭书考北大会得零分,我想那是因为还没有的典范,你会在很多原著中找打被他剪下来的内容。 传播学概论吴文虎/2005-06-01/武汉大学出版社/17.5这本给自考生用的书很神奇,附带了一个练习册,虽然题目比较搞笑,不过用来复习基础知识还是很实用的,不过市面的上不太好找,得去自考书店问问。 传播学总论胡正荣/1997-4-1/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2.50/平装又一本,北广的,胡整容是水平一般的学者,翻一遍即可,查缺补漏传播学概论许静/2007-3-1/清华大学出版社/26.00/平装今年刚出的新书。
6、把其看细看透。 郭书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每年至少80分的直接考点,更在于其统摄性。 郭庆光虽然在日本碌碌无为却绝不是剪刀加浆糊的学者。 这里每个知识点和细节都必须掌握,建议背诵。 而且至少要自己做两遍笔记,待看过更多进阶书目后在回过头来看郭书,定会有豁然开朗之感。 传播学引论(增补版)李彬/2003-8-1/新华出版社李彬是万人迷型的学者,适合上百家讲坛。 若你是传播学的门外汉,从此书入手会感觉非常的有趣,对提高兴趣很有帮助,不过在进一步的阅读中,要尽快忘掉引论中那些充播学原理,张国良小册子。 传播学关键术语释读作者没什么水平,不过这种书适合考研,其中像受众商品论,作为仪式的传播,这样的概念都是很有考试像的。 传播学概论/男人,女人,信息和媒介威尔伯-施拉姆(W.Schramm)/波特(W.E.Porter)/1984年/新华出版社/怎么说呢,有就翻翻,没有就算了,相信以后不回在考施拉姆说过的某些话了,不然就是倒退了。 传播学概论21世纪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周庆山/2004-9-1/北京大学出版社/35.00/平装剪刀加浆糊。
7、满浪漫主义的表述,尤其是增补的批判学派的那部分,体系混乱。 不过这是目前为止可读性最强的入门读物。 传播理论:起源。 方法与应用(美)沃纳。 赛佛林/等/2000-1-1/华夏出版社/48.00/平装/郭镇之/等这本书其实翻译的很烂,使他的作用大大打了折扣。 其价值就在与知识点相当的丰富,对效果观的源流有很好的总结。 最重要的部分,有个效果研究的时间表,非常有用,还有最后用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整合全书,对这个模式一定要透彻理解,很具有解释效力。 且从来没考过。 此书应该好的,更像是一片学术论文,李和张的书说白了是理论史的整理和介绍,扫盲读物。 新闻专业主义每年都是热点,吴靖等人也很关注这一问题。 很多学校都考过,北大考他也是迟早的事,建议对这块要有一定的掌握。 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张国良/2003-1/复旦大学出版社/30.00/平装意义不大,书不错补充书目,再重复一次,基础理论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再补充了一堆书目,查缺补漏,虽然大部分都是重复,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只有把基础打牢,100分拿到手,才能向更高的分数上。 传。
8、与里程碑结合看。 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第三版)(美)巴兰(Baran S.J.)/(美)戴维斯(Davis D.K.)/清华大学出版社/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Foundations,Ferment,and Future;3 edition/43.80/平装/曹书乐我最强烈推荐的一本书,有前辈的帖子也提到过。 建议完成郭书和李书后立刻转入此书的阅读,这本书很好的验证了“理论史是一条源流”,体系清楚,环环相扣,把美国传播书写的还是很全面的,虽然没有什么思辨。 用于考研再合适不过,建议做笔记,干的东西是很少的。 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李彬/2003-8-1/复旦大学出版社/又是李彬的书,不过在符号学这块实在是缺乏适合考研的好书,这本足够了,重在此书中的人物和知识点,在进阶阅读中再把这些人整合到欧洲研究的大框架当中去。 不可以此书为框架!作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黄旦/2005-12-01/复旦大学出版社/20.0/平装个人认为,复旦出的这套书中,黄旦的这本是水平最。
9、学研究的一条大河叙述的非常清楚,建议对此重视程度等同与郭书,做笔记和内容提纲,把作者的这条线拎出来变成你的。 值得一提,本书从芝加哥学派开始,一媒介素养运动终结,遥相呼应,好像一滴水经过漫长的旅程又回到了他的起点,非常的有感觉啊。 芝加哥学派对于美国除效果研究以外理论的影响怎么说都不为过的。 人类传播理论(第7版)/新闻与传播系列教材(翻译版)李特约翰(Littlejohn,S.W.)/2004-9-1/清华大学出版社/45.00/平装(无盘)/史安斌本书很难所了解,对效果研究就只能停留在表面的理解和记忆上,这本书虽然不是必读,但若能通读一边会大大加深对效果研究诸理论的记忆,且对实证研究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也很有用。 另外,译者刘海龙是我很喜欢的年轻学者,理论水平和翻译水平都很好,将来必成气候。 媒介分析:传播技术神话的解读新世纪传播学研究丛书张咏华/2002-12-1/复旦大学出版社/15.00美国的研究源流若分成三路,就是结构功能主义,符号互动论,媒介生态学(技术主义),张永华作为国内关注技术主义的少数学者,这本。
10、肯,但还是建议把它肯下来。 它的价值不在于知识点,而在于启发性。 小约翰很好的梳理了认知取向和符号互动取向之间关于人行为是怎样产生的二元对立观点,既积极行动中的人和被情景和关系建构的人,最后用吉登斯的双重结构观统摄了二者。 把这条主线找出来,对于提高传播无学的认识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书中谈到了大都是心理学范式和和社会学范式的诸种理论,这些问题只能叫做传播理论(和传播有关的理论),不能叫做传播学的。 关于贝特森和帕洛阿尔托群体的介绍也是必须掌握的。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罗杰斯/2002-3-1/上海译文出版社/36.00/(美)E?M?罗杰斯著殷晓蓉传播学史是必读书,不过却不宜放在很靠前的位置看,就算看了也是云里雾里,若完成了以上书目后在回过头来看史,就会清晰很多。 此书不用做笔记,不过读几遍都是不为过的,前半部分比较重要,施拉姆的部分可以略读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第三版)(美)洛厄里/德弗勒/2004-5-1/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9.8/平装/刘海龙等效果研究的结论都来自於具体的研究项目,不对这些项目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