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馆设计 1 二 文化娱乐建筑的分类 文化馆建筑工人文化宫建筑青少年宫建筑文化中心建筑 文化活动中心 老干部活动中心 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等 一 文化娱乐建筑的性质与作用定义 国家开展社会宣传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 组织辅导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综合性的场所 性质与作用 是新中国诞生以后成立 政府设立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 地段或区域的中心 标志性建筑 交往 交流 休闲 娱乐于适当位置 同时考虑交通组织与空间组织 47 4 形体选择与组合 依据功能 环境及审美要求 将矩形体块变换为其它形体 48 4 注意形体的统一与变化重视联结体及交通空间的造型作用5 深化平面设计6 造型推敲与加工 49 五 实例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六 设计任务书 设计课题 社区文化馆设计 66 。
2、 宣传 2 二 文化娱乐建筑的内容组成 群众活动部分 观演用房 文艺演出 视听室 游艺体育用房 健身 游戏 棋牌室 球类 儿童活动 交谊用房 舞会 茶座 酒吧 网吧 展览用房 画廊 展示厅 文物陈列 阅览用房 图书室 资料室 电子阅览室学习培训部分 文学音乐 雕塑 摄影 陶艺 讲课专业工作部分 文化创作 音乐创作 画室管理及辅助用房部分 管理室 办公室 会议室 配化传统 气候 审美 大众审美心理 设计师个人偏好 44 三 空间布局与形态构思的基本步骤功能分区确定基本功能体块总体构思 总平面设计 空间布局形体选择与组合深化平面设计造型推敲与加工 45 1 功能分区 将各房间进行归类2 确定基本功能体块确定大空间与小空间的组合关系独立单层 组合多层根据面积确定矩形体块的体量 46 3 空间布局 依据环境及功能要求将各功能体块置。
3、电间 门厅 休息厅公共服务空间 交通空间 卫生间 小卖 餐饮等 文化娱乐建筑没有统一的功能模式 往往随其社会职能 服务对象 和建设条件的变化存在较大的差别 就一般情况而言 常包括五大功能部分 一 文化娱乐建筑的功能组成 3 二 各类用房的使用要求1 群众活动用房组成部分 包括观演用房 游艺用房 交谊用房 展览用房 阅览用房或多功能厅等 设计原则 人流量较大 应组织 绿化 建筑小品等 创造优美的空间环境 当文化馆基地距医院 住宅及托幼等建筑较近时 馆内噪声较大的观演厅 排练室 游艺室等 应布置在离开上述建筑一定距离的适当位置 并采取必要的防止干扰措施 43 二 空间布局与建筑形态1 内在因素功能 功能分区 流线组织技术 采光通风 建筑节能 结构体系空间 流动 渗透 穿插 过渡2 外部因素环境 道路交通 城市空间 景观环境 文。
4、便捷的流线及快速疏散 开放性 应有方便的对外联系 独立性 有时应考虑单独开放 考虑多功能使用的可能性 4 1 观演用房组成部分 门厅 休息厅 休息廊 观演厅 舞台 化妆室 放映室 卫生间 储藏室等 设计原则 合理组织人流 保证安全疏散 保持室内舒适的温湿度 视线设计 音质设计和座位排列设计合理矩形平面音质缺陷少 以1 2 1 5 1为宜 当为矩形房间时 宽度不宜小文化馆的总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功能分区明确 合理组织人流和车辆交通路线 对喧闹与安静的用房应有合理的分区与适当的分隔 基地按使用需要 至少应设两个出入口 当主要出入口紧临主要交通干道时 应按规划部门要求留出缓冲距离 在基地内应设置自行车和机动车停放场地 并考虑设置画廊 橱窗等宣传设施 文化馆庭院的设计 应结合地形 地貌及建筑功能分区的需要 布置室外休息活动场地。
5、于10米 观演厅规模不宜 500座 超过300座时 可参照剧院或电影院设计要求 地面应有升起 小于300座时 可不考虑视线升起 以便形成平地面 供多功能使用 5 6 7 8 2 游艺用房组成部分 棋牌 球类 电子游戏室 台球 健身健美武术 游泳 保龄球等 不同类型的文化建筑各组成部分会有差异 设计原则 必须适应群众心理 情趣和不同爱好的需求 游艺室使用面积不宜小于捷的活动流线区分各功能空间人流特点 并据此作出布局安排 观演空间 学习辅导集中而有序游艺空间 工作管理分散而无序交谊空间集中而无序展览空间分散而有序集中而有序 紧邻门厅 必要时设单独出入口 以最短捷的流线集散 集中而无序 集中在独立区域 必要时设单独出入口 避免对其他部分的交通干扰 40 四 功能组织的基本模式 41 42 四 设计步骤 基本构思 一 总平面设计 。
6、下列要求 大游艺室65 中游艺室45 小游艺室25 净高不宜 3 4米 兼作健身房时 不宜 3 6米 9 棋牌室的室内设计 布置方式 围棋 象棋和国际象棋桌可成排布置 每排间距不少于600mm 过道不少于900mm 麻将和桥牌桌可成排布置 也可斜对角布置以节约占地面积 注意了解每台组的最小尺寸 围棋1870 x760mm 中国象棋1830 x760mm桌椅的尺寸 则与方法1 合理的功能分区 水平分区 竖向分区将各种空间或房间按使用要求 相互间联系密切程度 相互间可能存在的不利影响组合成不同的功能块 并使各功能块间既有必要的联系 又有必要的隔离 动静分区 动 静 内外有别 内部工作区 对外服务区 行政管理内静专业工作内 外静学习辅导外静群众活动观演外动游艺外闹展览外动阅览外静交谊外闹 39 分区方法 竖向分区 水平分区2 简。
7、牌桌为730 850mm方桌 高度760 780mm之间 10 11 12 苏州工人文化宫乒乓球室 13 儿童活动场所之一 14 儿童活动场所之二 15 3 交谊用房组成部分 舞厅 歌厅 茶座及相应的配套设施 茶座应设开水间 管理间及小卖部等辅助房间 设计原则 应设置单独对外出入口 以便独立使用 舞厅宽度不宜小于10米 16 17 18 4 展览用房组成部分 展厅宜分别设置 公共厕所卫生洁具按使用人数男女各半计算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成人男厕按每60人设大便器一具 每30人设小便斗一具 成人女厕按每30人设大便器一具 洗手盆按每60人设一具 公共厕所内应设污水池一个 公共厕所中应设供残疾人使用的专门设施 民用建筑中 楼梯踏步最小宽度和最大高度的限制值 见下表 37 楼梯踏步最小宽度和最大高度 mm 38 三 功能组织的基本原。
8、 展廊等空间形式 需配备储藏间 设计原则 各展厅使用面积不宜 65平方米 参观路线应精心组织 做到合理通畅 自左向右 短捷通畅 不迂回 不交叉 防重看漏看 划分展览空间的要素 展墙 展板 陈列柜 灵活性强 应展品的类型而定 以自然采光为主 并应避免眩光及直射光 19 展览厅的布局 20 21 流动空间 由自由独立的非承重墙分隔室内空间 日本丸龟美术馆展示厅 22 方便 35 二 各类用房的使用要求5 公共服务部分组成部分 交通空间 卫生间 小卖 餐饮等设计原则 观演厅 展览厅 舞厅 大游艺室等人员密集的用房宜设在底层 并有直接对外安全出口 文化馆内走道净宽不应小于下表的规定 36 凡在安全疏散走道的门 一律向疏散方向开启 并不得使用旋转门 推拉门和吊门 展览厅 舞厅 大游艺室的主要出入口宽度不应小于1 5m 公共和专用厕所。
9、梵高历史博物馆展示厅 23 古河历史博物馆 24 5 阅览用房组成部分 阅览室 资料室 书刊库等房间 设计原则 远离嘈杂环境 提供安静的阅读空间 应有充足的自然采光 照度均匀 避免直射阳光和眩光 采光窗应设遮光设施 儿童阅览室宜单独设于门厅附近 主要家具设备 阅览桌椅 书架 报架 管理台 家具设备的排列 左侧采光 25 大连图书馆阅览室 26 郡山市立美术馆阅览室业用房应满足各自的使用要求 美术书法工作室宜为北向采光 室内宜设洗涤池 使用面积不宜小于24m2 音乐工作室应附设1 2间琴房 每间使用面积不小于6m2 并应考虑室内音质及隔声要求 34 二 各类用房的使用要求4 行政管理用房组成部分 办公 会议 接待 值班等 设计原则 内部用房 私密性强 出入口应与公众出入口分开 相对安静的环境 与其它用房之间既要隔离 又要联系。
10、 27 赫尔辛基沃塔罗文化中心 28 苏州工人文化宫阅览室 29 某大学图书馆图书室 30 苏州图书馆电子阅览室 31 苏州图书馆电子阅览室 32 二 各类用房的使用要求2 学习培训用房组成部分 综合排练室 普通教室 合班教室 专用教室等 设计原则 综合排练室 综合排练室主要供器乐 声乐舞蹈等使用 应配备储藏 更衣等辅助房间 净高应 3 6米 有较大的人流量 且疏散时间集中 位置应考虑噪声对毗邻用房的影响 普通教室 大教室等 均应布置在馆内安静区 需要安静的学习环境 普通教室每室人数可按40人设计 大教室以80人为宜 教室使用面积每人不小于1 40 33 二 各类用房的使用要求3 专业工作用房组成部分 书法 美术 音乐 摄影 舞蹈 戏曲等 设计原则 不对公众开放 为研究人员或教员提供各种专业工作室 需要安静的环境 不同的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