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八章 30年代小说(一)1、30年代小说的成熟与繁荣的重要标志:(1)小说题材空间的拓展;(2)长篇小说的成熟;(3)小说流派的涌现。 (普罗小说、左联青年作家群、社会剖析小说等)2、普罗小说:(1)成员:(主要为太阳社成员)蒋光慈、洪灵菲、楼建南、戴平万,以及后期创造社成员郭沫若、郑伯奇、华汉(阳翰笙)等。 (2)创作题材:一类是描写现实革命斗争的题材,着力表现无产阶级与其他劳苦大众生活的痛苦不幸和走向革命的必然历程;另一类是有很大影响。 曹禺是卓越的悲剧艺术家。 他笔下最成功的人物,是心灵受到压抑的悲剧女性。 同时,曹禺又将自己对新世界的追求与生活的信念倾注在他的戏剧形象上,于忧郁哀伤中表现出明朗的色调。 曹禺处理戏剧冲突,能深入剧中人的内心世界,或表现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心灵交锋,或刻画剧中人内心的自我交战。 曹禺戏剧的语言富有心灵动作性与抒情性。 (2)成就:他的戏剧深刻集中地表现了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主题,出色地描写了封建没落家庭及其众多人生,并以雷雨、日出、北京人为代表,在中国现代戏剧。
2、反应大革命前后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人生道路,形成“革命+恋爱”的主题模式。 (3)代表作:华汉长编小说地泉(包括深入转换复兴三部曲);蒋光慈第一步中篇小说少年漂泊者,最后一部长篇咆哮的土地(后易名田野的风),是普罗小说中的重要作品。 3、左联青年作家群:普罗文学后崭露头角的一批追求进步的青年作家,代表作家及作品:丁玲:处女作梦珂,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长篇小说韦护母亲;张天翼:小彼得从空虚到充实畸人集等短篇小说,清明时节鬼土日记等中长篇小说,包从西方引进的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 9.曹禺的代表作是四幕话剧雷雨(发表于1934年)10.日出(主人公:潘月亭、李石清、陈白露)曾获大公报“文艺奖金”。 4.曹禺的艺术创作特点及成就:(1)艺术创作特点:从自己的创作个性出发,有机地吸收西方戏剧艺术与民族古典文学营养,形成个人的独特风格,是曹禺戏剧创作的鲜明特点。 他一方面保持着戏剧风格中属于他个人所特有的一些稳定性特质,一方面又发展了自己的戏剧艺术与特色。 他独特而炽烈的审美情感对他的创作艺术风貌。
3、式父子(对小公务员、小市民向上爬的心理剖析最有深度);艾芜南行山峡中;柔石二月为奴隶的母亲;叶紫丰收;沙汀等4、社会剖析小说:30年代迅速崛起,成为当时重要的小说流派。 (1)特点:以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理论为指导;截取横截面方法来解剖社会;强调对社会的细密观察。 (2)代表作家及作品:茅盾(开创者)子夜春蚕林家铺子;吴组缃西柳集饭余集;沙汀等5、新感觉派:(以南方上海为阵地),是30年代海派文学中重要的一支,是活跃于20年代末至30年代前半期的3.洪深,与欧阳予倩、田汉并称为“中国话剧的三个奠基人”。 4.洪深编剧的歌女红牡丹是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5.李健吾的代表作是这不过是春天。 李健吾以“刘西渭”笔名发表了许多文学评论。 6.夏衍,是继田汉、曹禺之后,我国现代戏剧史上又一个有重要影响的剧作家。 作品上海屋檐下(三幕剧),将笔触伸向上海市民社会的一角。 7.田汉回春之曲,曹禺雷雨、日出、原野,李健吾这不过是春天,夏衍上海屋檐下的成功,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 8.雷雨、日出的出现,标志着。
4、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 (1)主要阵地:无轨列车新文艺现代等刊物。 (2)代表作家及作品:施蛰存:最初的江干集娟子姑娘追,自认为“正式的第一个短篇集”是上元灯,自觉运用佛洛依德精神分析学创作的小说将军底头梅雨之夕善女人行品。 刘呐鸥:短篇小说集都市风景线和未成集赤道下,是新感觉派小说的开山作家。 穆时英:小说集南北极是第一个小说集,公墓白金的女体塑像集中反映新感觉派特征,圣处女的感情。 曾被誉为“中国新感觉派圣手”。 (3)特点:以都市为题材,侧重展现后,先后有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四部诗集出版。 (2)他的成名作是雨巷,也被称为“雨巷诗人”。 (3)诗集望舒草收录了诗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4)我用残损的手掌则吸取了法国超现实主义诗人爱吕雅、苏拜维埃尔等的影响,创造了一个新的艺术境界。 6.卞之琳,新诗的重要选集是雕虫纪历(19301958)。 第十四章 30年代戏剧1.“好一记鞭子”(三江好、最后一计、放下你的鞭子)演遍大江南北。 2.历史讽喻剧赛金花(夏衍)曾被誉为“国防戏剧的力作”。
5、都市生活的畸形与病态,感性的描写富于现代都市气息和特征的人物,在结构、形式、方法、技巧方面有所创新。 (4)地位: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独立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也是30年代海派文学中一个较有成就的流派。 不仅促进了现代都市文学的发展,而且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手法。 6、京派:(以北方北平为阵地),是1930年前后新文学中心南移上海后继续在北平活动的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群。 (1)主要阵地:骆驼草大公报 文艺副刊水星文学杂志等(2)特点与主张:诗、儿童诗、朗诵诗、大众合唱诗等新体诗,在实践诗歌大众化方面取得了值得称道的成绩,尤其是创作了大量的长篇叙事诗。 3.臧克家,代表作罪恶的黑手,由于他的诗作注重表现中国的农村生活,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在当时便被称为“农民诗人”和“乡土诗人”。 4.艾青,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1936年10月,出版第一本诗集大堰河,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被胡风誉为是“吹芦笛的诗人”。 5.戴望舒,被称为体现了“新诗的第二次整合”。 (1)1929年出版第一部诗集我底记忆。
6、在艺术观上,标举健康与纯正,拉开与现实政治的距离,关注淳朴、原始的乡村世界;在文学思想上,继承五四文学改造的国民性的传统和“人”的观念,以人性价值尺度表现“民族品德的消失与重造”之主题;在审美情趣味上,崇尚和谐,鼓吹情感的节制与艺术技巧的恰当。 (3)代表作家及作品:沈从文边城;废名桃园枣;萧乾篱下集栗子和长篇小说梦之谷(具有自叙传色彩,是其爱情经历的写照);卢焚(笔名师陀),曾于1936年获京派主持的大公报文艺奖金。 7、东北作家群:30年代歌旬刊。 (4)主张:中国诗歌会注重诗歌的现实性,提倡诗歌的大众化。 穆木天在新诗歌发刊词中提出这一诗派共同创作纲领:“我们要捉住现实,歌唱新世纪的意识”,要使“诗歌成为大众歌调”,诗人“自己也成为大众的一个”。 (5)代表作家及作品:蒲风出诗歌集茫茫夜、摇篮曲、生活、钢铁的歌唱和长篇叙事诗歌六月流火等。 杨骚的乡曲、穆木天的守堤者、王亚平的十二月的风、柳倩的震撼大地的一月间、温流的我们的堡、江岳浪的饥饿的咆哮等。 (6)风格:中国诗歌会诗人尝试讽刺。
7、中期“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后出现的具有地域性作家群体。 代表作家及作品:萧红成名作生死场(与叶紫的丰收、萧军的八月的乡村一起作为“奴隶丛书”出版);萧军八月的乡村。 第九章 30年代小说(二)1、老舍:(1)在英国完成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连载于小说月报。 (2)其他作品:猫城记、四世同堂(分惶惑偷生饥荒三部)(3)作品类型:以写实于象征相融合的手法创作的抒情性小说,如月牙儿微神阳光等以传统说话、民间疆场辅之以西方小说表现手法的写实小2.沈从文小说的特色:创作主体情感的投入,追求小说的抒情性;丰富多样的结构体式,古朴简约的语言风格。 第二节 边城3.边城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 P215217第十三章 30年代新诗1.“汉园三诗人”:何其芳、卞之琳、李广田(因三人合集汉园集)2.中国诗歌会:(1)时间地点:1932年9月由左联诗歌组发起组织的,于上海成立。 (2)主要发起人:黄浦芳(蒲风,代表性的诗人)、穆木天、杨骚、森堡(任钧)等。 (3)主要刊物:1933年2月创办新诗。
8、说,如断魂枪上任黑白李柳家大院等(4)创作特色:浓郁的京味儿。 老舍总是以北京作为小说的背景,描绘古都北京的大杂院、小茶馆、狭窄的胡同和热闹的庙会,各种山水名胜、胡同店铺基本上用真名。 北京的自然景观在他笔下充满了诗意美。 同时,还对北京特有的风俗民情进行描绘。 形象鲜明的市民王国。 老舍创造的市民世界丰富多彩,其作品提供了各式各样、千姿百态的中下层市民形象,诸如车夫、艺人、暗娼、教员、土匪等等,五行八作,三教九流,各色人等。 文化审视和社会批判相融合骆驼祥子、茅盾的子夜、李劼人的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三部曲在30年代先后问世,它们以各自卓异的艺术风格标志着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成熟。 第十二章 30年代小说(五)1.沈从文,湖南凤凰县人,原名沈岳焕,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家。 (1)主要作品:中篇小说边城、1938年创作的长篇小说长河及其他许多优秀短篇,标志着沈从文小说创作的成熟。 (2)沈从文的小说可分为两类:一类写城市与知识阶级,一类写乡村与无产阶级。 (3)沈从文的小说呈现出一种清新、淡远的牧歌情调。
9、的思想意蕴。 老舍善于对市民阶层的思想和性格进行文化的审视和批判,同时也在这些市民人物上发现了善良不屈和坚忍不拔的秉性。 如在四世同堂中,一方面从悠久的传统文化影响的角度发掘北平市民阶层的某些共同思想弱点。 另一方面又从特定的时代精神出发,表现北平人民在国破家亡危机时所作的不同形式的反抗。 小说问题的创新。 老舍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小说文体,有长篇、中篇、短篇,有写实小说、抒情小说、讽刺小说,有童话、寓言、传记体小说,还有意识流小说等等。 小说语言的地域风的情节典型化原则。 注重发掘人情美与抒情化人物塑造方法。 带有作家强烈道德判断的风俗画描写。 2.激流三部曲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反映五四运动中时代青年生活的长篇小说。 对封建专制主义及封建家庭制度的攻击,从鲁迅小说开始。 继鲁迅之后,真正把这一主题加以推进并取得重大发展的,当推激流三部曲。 激流三部曲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一座丰碑。 激流三部曲对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这一文体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作用。 激流三部曲以及老舍的。
10、味。 老舍小说的语言带有“打哈哈”的性质,既是对现实的不满,又是以笑代愤的发泄,还有自我解嘲,善于运用精确流畅的背景口语,俗白、凝练、纯净、生动而又风趣幽默。 2、骆驼祥子悲剧产生的原因:作品紧紧把握祥子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揭示其悲剧的客观原因:(1)军阀的混战,社会的动乱,大兵、特务的抢劫给祥子带来的灾难;(2)以刘四为代表的车厂主的敲骨吸髓,杨先生、杨太太的侮辱,夏太太的引诱,陈二奶奶的迷信愚弄,都给祥子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损害了祥子的身心;(3)虎妞的控制与摆布,不平等的夫妻关系,更加深了祥子的身心创伤;主观上的原因:(1)祥子所走的个人主义奋斗道路,不是解救他的根本办法;(2)祥子作为农民,思想上有自私褊狭、愚昧麻木的一面,与市民社会中的传统文化心理弱质合流,越发膨胀起来。 第十一章 30年代小说(四)1.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巴金”是他1928年写完灭亡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2.巴金的主要作品:爱情三部曲(雾、雨、电)3.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其艺术上的杰出成就:“家即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