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模板/表格
首页
>
资源列表
>
常用模板/表格
【已修改】学习《求是》发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心得体会3篇.docx
2023-03-17 23:42:55
本页面
【文档描述】 学习《求是》发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心得体会 近日,第6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文章强调,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所以,要锚定目标,铆足干劲,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而努力奋斗。 紧盯“思考”,答好“扩内需”的选择题。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时,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摆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位置。”农业是近两亿人就业的产业,农村是近5亿农民常住的家园,只有把农业农村搞好了,广大农民安居乐业,他们才有充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所以,各地要紧盯乡村实际“思考”、更加关注农民生活,弘扬乡村文化文明,大力建设美丽乡村,要以发展旅游业助推本地产业发展,依托旅游市场推动原汁原味的产品销售到来自于五湖四海的游客手中,瞄准需求推动“旅游+”等新旅游业态创新发展,让乡村成为更多人向往的“诗情画意”。 夯实“根基”,答好“稳增长”的必答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是基础,基础不牢大厦不稳,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离不开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是农业现代化的底线,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板,我国14亿多人口,每天要消耗70万吨粮、9.8万吨油、192万吨菜和23万吨肉。民为国基,谷为民命,要坚持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要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所以,各地要加强耕地建设,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持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要推进种业科技创新,积极推进种业科技体制改革,搭建种业科技创新平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种植高质量“种子”,才能长成“健康”作物。 紧跟“潮流”,答好“促发展”的新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设的农业强国、实现的农业现代化,既有国外一般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任何事业的发展都要跟随大环境与时俱进,要掌握“促发展”的核心,就是有特色、有创新、有实力,要时刻能够学好“新课题”,答好“新卷子”,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能够建设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特色产业”。所以,各地要坚持把乡村作为绿色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要发挥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放大效应”,延伸组织链、产业链、价值链,加快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高效设施农业,推动农业节本增效,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农业因人类定居而兴,村落因农事活动而聚,乡村不仅是农业生产的空间载体,也是广大农民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故土。建设农业强国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所以,要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靠山”下,大力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富裕农村生活、富足精神生活。 学习《求是》发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心得体会 3月16日出版的第6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文章指出,“要顺应城乡融合发展大趋势,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促进发展要素、各类服务更多下乡,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城乡融合是城乡一体化的目标,是文明发展的根本保障,是美好生活的理想状态。城镇化的推进始终建立在乡村风土人情之上,创新最忧忘本,不能舍本逐末、轻重倒置;乡村建设得益于城市建设,改革最患停滞,不能抱残守缺、固步自封。 乡村建设是城市建设的“源头活水”,乡村自然文明是城市人造文明的根本和基石。推进城镇化的发展,并非说乡村文明不重要,而是要基于乡村的各方面优势进行推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乡村为城市提供丰富的资源,输入大量人力资源,留存大量土地资源,创造大量旅游资源,亟待城市整合。乡村遗留了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革命老区精神、库区移民精神、特色民居建筑、传统民俗活动。乡村拥有着独特的自然资源,如碧波荡漾的河溪、清新纯净的空气、朦胧秀雅的远山、曲折幽深的小径,乡村的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能够让人们的心灵受到涤荡、灵魂受到安抚、精神受到慰藉。乡村丰富了乡愁和文明的内涵,诗人艾青曾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作家韩少功则认为,乡村呈现了个异自然、永恒不朽、共有共享的文明意义。 城市建设是乡村建设的“合抱之木”,城市人造文明是乡村自然文明的结晶和果实。保留乡村的天然特质,并非说要将城市文明拒之门外,而是要借助城市的各方面动力进行转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城市为乡村带去现代化产物,提供现代化技术,引入现代化观念,补足现代化人才,亟需乡村吸纳。城市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建设,同时延长产业链,使产业规模化、多元化,提高农村产品附加值。城市提供了广阔的销售平台,互联网电商平台等新媒介有助于打开销路、拓展销售范围,并输送创新的发展理念,让骨干人才对乡村进行精神支持和智力帮扶。城市带去大量的资金,吸引企业资本投入,提供物质保障。城市建设时时刻刻激发农村蕴含的巨大潜能,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开拓创新,每时每刻推动农村走向脱贫致富的现代化之路,实现“先富帮后富”。 城乡融合不等同于城乡“糅合”,城乡一体化也不等同于城乡“一样化”。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既要看到二者的“共性”进行有机结合,又要看到二者的“异性”加以选择保留。城市发展时,物质更为富足,但精神文明却容易缺位甚至丢失,这需要乡村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和生态环境发挥作用,帮助城市从中重新寻得生命意义、纯净眼光和人性温情。乡村发展时,精神更为丰富,但物质潜能却难以释放,这需要城市的先进技术、创新理念和丰富资本发挥作用,帮助乡村从中实现转型升级、释放潜能和脱贫致富。“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乡村是源泉,为城市发展“输血”;城市是绿树,为乡村发展“造血”。当“输血”与“造血”相互联通循环时,城乡发展才能达到平衡。要顺应城乡融合发展大趋势,坚持城乡协调统一,宜城则城、宜乡则乡,统筹区域发展、体现地方特色、做好产业支撑、保证公共服务,保护生态环境,让乡村和城市同样美丽。 学习《求是》发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心得体会 3月16日出版的第6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文章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做好‘三农’工作的战略部署,必须保持战略定力、久久为功。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科学谋划和推进‘三农’工作。” 农业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时,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各地党委政府要聚焦党的领导、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三要素”,做到组织强农、科技兴农、智慧助农,从而写实写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命题文章”。 审好“党的领导”的文章主旨,抓住“组织强农”关键词,筑牢农业强国“压舱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关键在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这个传统不能丢。各地党委政府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方向标”,始终坚持党领导“三农“工作原则不动摇,建优农业现代化“指挥部”,当好“一线总指挥”,练好调查研究、求真务实“硬功夫”,在农业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制定出路线图和施工图,不能“翻烧饼”,不要脱离实际,想当然、拍脑袋,“高大上”或面子工程不可有,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抓住“组织强农”关键词,建强“红色堡垒”,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增强“战斗力”,从而稳住农业基本盘,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强保证。 组建“改革创新”的文章架构,提炼“科技兴农”中心句,激发农业强国“源动力”。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关键靠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大力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迈进了世界第一方阵,但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不高,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发展理念,提高科技创新意识,加强科技与农业之间的有效衔接,在关键技术上下足“苦功夫”,注重补短板、强弱项、固优势,避免被“卡脖子”的风险,从而实现“弯道超车”。农业科技工作最终目标是要突出应用导向,加快成果转化,要整合各级各类优势科研资源,打造出农业创新发展“新平台”,鼓励建立各类社会化农业科技“服务团体”,创新农技推广模式,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让农业科技成果落在农民“家门口”。 巧设“人才培养”的文章结尾,写好“智力助农”点睛语,赢得农业强国“满堂彩”。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关键在于解农业人才之“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当前,一些地区在农业创新发展方面始终“不温不火”,主要就在于缺乏发展引路人、产业带头人、政策明白人。各级党委政府要大兴引才、育才、爱才之风,坚持将“乡土人才”培育和“筑巢引凤”工程相结合。一方面要探索建立发现培养乡土人才的长效机制,开展“订单式”培育、“菜单式”培训,着重加强村党组织书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乡村振兴能力。另一方面要植下“引凤林”,筑牢“留凤巢”,铺好“雏凤路”,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同时解决职业发展、社会保障“后顾之忧”,让助农人才既能“引回来”,又能“留得住”,从而为强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智慧大脑”。
点击查看更多文档内容 >>
本文相关推荐
【已修改】2023年中学总务处工作总结.docx
【摘要】
2022-10-26
【已修改】初三英语月考试卷9A Units1-4.doc
【摘要】
2022-10-26
【已修改】2023年市工商所惩防体系建设经验材料.docx
【摘要】
2022-10-26
【已修改】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五次诊断考试试题.doc
【摘要】
2022-10-26
【已修改】2023年农村信用社党建汇报.docx
【摘要】
2022-10-26
【已修改】吉林省白山市第十九中学2020届高三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摘要】
2022-10-26
精品“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与实施探究(共4页)【在线阅读】
【摘要】
2022-10-26
【已修改】初三语文9月月考试卷及答案.doc
【摘要】
2022-10-26
【已修改】2023年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情况汇报.docx
【摘要】
2022-10-26
【已修改】(word完整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表(上报).doc
【摘要】
2022-10-26
【已修改】学习《求是》发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心得体会3篇.docx
【点击阅读】学习《求是》发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心得体会3篇.docx
精品学习《求是》发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心得体会3篇.docx(共9页)【在线阅读】
资源集合
网站地图
资源列表
客服QQ:
1356877308
copyright@ 2008-2023 悦读文库网站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京ICP备18064502号-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