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修改】福建中医学院中医基础学07年复习教学部课件.ppt

2023-03-19 06:38:38 本页面

【已修改】福建中医学院中医基础学07年复习教学部课件.ppt

【文档描述】

1、自然界五行人体五谷五味五色五季五脏六腑五窍五体五液五志五声麦酸青春木肝胆目筋泪怒呼禾苦赤夏火心小肠舌脉汗喜笑稷甘黄长夏土脾胃口肉涎思歌稻辛白秋金肺大肠鼻皮毛涕忧悲哭豆咸黑冬水肾膀胱耳骨唾恐呻中医养生 心 心居于上焦,坐于纵膈之上,两肺之间而偏左。
统管五脏六腑的特殊职能,称“君主之官”。
其经脉为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素C丰富的食物,如西红柿、橘子、红苹果。
3、肺色白:宜食麦、羊肉、杏、韭;白色应肺,想肌肤美白,可常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豆浆、牛奶一类。
4、脾色黄:宜食大豆、栗;黄色应脾,所以面色暗沉的人,可辅以黄色、味甘的食物,如胡萝卜、蛋黄等。
5、肾色黑:宜食肌肉、桃、葱;黑色应肾,所以肤色较深的人少吃色素添加过多的食物。

2、小肠经相表里;五行属火,主时于夏;其在体为脉,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其华在面。
病理特征为火热。
其主要生理功能:1.心主血脉脉为血之府,人体的血液依靠心气的推动而在血脉中流行,输送至全身,心脏、血和脉管构成全身相对独立的循环系统,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异常,就会导致心主血脉生理功能的障碍。
2.心主神志指过度忧伤悲哀,可以耗伤肺气。
恐伤肾指恐惧过度,耗伤肾的精气。
思伤脾指思虑过度,脾失健运,气机郁结。
心血亦遂不能濡润脾土,以成过思伤脾之病。
四、五色、五谷与五脏1、肝色青:宜食糙米、牛肉、枣、葵;青色应肝,所以想要面色红润,不宜以素食为主。
2、心色赤:宜食小豆、犬肉、李、韭;赤色应心,故而想要面若桃花,可补以维生。

3、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主要由心所主持。
3.开窍于舌,其华在面 舌是心的外候,舌红、舌紫、舌淡、舌卷、舌强等,反映了心主血脉、主神明的健康状态。
4.心志为喜心情舒畅,有助于气血的和畅;喜乐过度则心气涣散,耗伤心神,故有“喜伤心”之说。
5.心液为汗“汗为心之液”,言其由阳气蒸腾津液,经玄府而排出体外;而津液与心血同源,恐、惊等七种基本的客观反应及其情感变化。
七情致病,病从内生,又是内伤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称“七情内伤”。
七情致病特点 七情致病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损伤内脏,心为主导 怒伤肝指过度恚怒,引起肝气上逆、肝阳上亢或肝火上炎,耗伤肝的阴血。
积于胁下,则伤肝。
”喜伤心喜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
忧(悲)伤肺。

4、肝 肝位于腹部,右胁之内,横膈之下,胆附于肝,旧称“将军之官”。
其经脉为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经脉布于两胁。
五行配属为木,主时于春。
其生理特性肝体阴而用阳,喜畅达而恶抑郁;其在体合筋,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在窍为目,在味为酸。
病理特征为风。
其主要生理功能:1.肝主藏血肝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肝不藏血,则觉肾经上贯于耳,精气畅达,则耳聪目明。
6.开窍于二阴,主司二便肾开窍于二阴,主司二便。
肾为水火之脏肾精在肾气的作用下化生肾阴、肾阳,为一身阴阳之根本。
肾寓真阴真阳,故为水火之脏。
外感病因1.六淫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总称。
内伤病因1.七情内伤七情,是人对外界事物所产生的喜、怒、忧、思、悲、。

5、血溢于脉外,可出现各种出血性疾病。
2.肝主筋全身筋腱及关节运动功能,须赖肝的精气滋养。
肝气衰则筋不能动,肝风内动则抽搐震颤。
3.肝主疏泄肝能助脾胃消食运化。
其气升发,能舒畅气机。
肝气郁结,则气郁易怒,不思饮食。
女子的月经和男子的排精,亦与肝气疏泄有关系。
4.肝主谋虑与精神活动有关,肝病多急躁善怒,急躁善怒则谋虑不藏以骨髓,“骨者髓之府”肾藏精,精能生髓,髓以养骨,骨髓的生长、发育、修复等,均有赖于肾中精气的滋养。
“齿为骨之余”、“发为血之余”,牙齿头发的生长、脱落,均与肾气盛衰有关。
肾气盛,则齿更发长;肾气衰,则发堕齿槁。
4.肾主纳气肾为元气之根,主纳气者,指肾有摄纳肺吸入之清气,以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
5.开窍于耳,司听。

6、周。
5.开窍于目 眼睛功用正常与否,与肝的精气盛衰密切相关,其经脉连目系,上至额,与督脉会于巅。
肝火上炎,可见两目肿赤;肝虚则两目干涩,视物不明。
6.肝液为泪泪出于目,肝主目,泪为肝液所化,主滋润目睛而瞬动。
7.肝志为怒肝为将军之官,其气刚强,不平则鸣,郁勃而怒,有助于肝气疏泄;怒而失制,气血上逆,则可发为吐血、润作用;浊者下输膀胱,化为尿液排出体外。
其二,肾对津液代谢过程中的各个器官都有调节、推动、促进作用。
肾藏精,为元气化生之源,如肺对津液的宣肃、脾对津液的转输等,动力皆源于肾。
其三,肾是调节尿液排泄,维持机体津液代谢平衡的重要器官。
合三焦、膀胱,与肺、脾同司体内水液代谢与调节。
3.肾主骨骨,即骨骼。
骨中有腔、隙,内。

7、厥逆、中风等病。
脾 脾位居中焦,其经脉为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五行属土,分主四时(一说主长夏)。
具有宣发与肃降、升清降浊的生理特性;其在体合肉,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窍为口,在味为甘,病理特征为湿。
其主要功能:1.脾主运化指脾具有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湿的功能,为营血化生之源,人体营养皆赖此得以补给。
2.脾主并使之不断充盈,成为其在体内充分发挥正常生理效应的功能。
广义之精:泛指一切精微物质。
包括气血 精 津液及饮食水谷精微等。
狭义之精:指生殖之精。
2.肾主水肾是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重要器官。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肾对水液有直接的蒸腾气化作用。
肾位于下焦,接纳肺通调水道输送来的津液,将清者蒸腾于上,发挥其滋养濡。

8、统血指脾气能统摄血液,使之正常循行于经脉,不使血溢于脉外。
因脾虚而致出血者多归咎于脾虚。
3.脾主四肢肌肉指因脾胃的正常运化而使四肢肌肉得以濡养,并能正常活动。
脾气虚弱,则见四肢消瘦,痿废不用,或浮肿;脾受湿困,则见四肢倦怠。
4.开窍于口口主摄食,脾主消化,故口为脾之上窍。
脾健则知饥欲食,食能知味;脾病则食欲不振,觉和支配动作的功能,为五脏精气所化生,如果精气充足,则体魄健全,感觉灵敏,动作正确。
肾 肾居下焦,其经脉为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
五行属水,主时于冬。
具有肾性潜藏、集阴阳水火于一脏、喜润恶燥等生理特性。
其在体合骨,在志为恐,在液为唾,在窍为耳,在味为咸。
病理特征为寒。
其主要功能:1.肾主藏精肾闭藏精气,。

9、口味反常。
5.脾液为涎涎出于口,口为脾窍,故涎为脾主。
6.脾藏意、主思指意念、思维等精神活动以五脏精气为本,与营血相关,以心主血脉而脾藏营,营舍意,劳心用神,则茶饭不思,影响消化。
肺 肺为华盖,位居胸中,左右各一;肺朝百脉,上通喉咙,开窍于鼻,主一身之气,其经脉为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
五行属金,主时于声带而发生。
6.开窍于鼻指鼻的通气和嗅觉功能,都是肺气所主持。
7.肺液为涕涕出于鼻,由肺主持,肺气和则津液上承,鼻窍得润而知香臭。
肺气燥热,则鼻窍干涩;外邪袭肺,则鼻塞流涕。
8.肺志为忧、为悲忧为肺之志,其情绪变化与肺有关。
肺气虚可出现情绪忧愁低落,而过度忧虑也可损伤肺气。
9.肺藏魄魄属人体精神活动中有关本能的感。

10、秋;其在体合皮毛,在志为忧、为悲,在液为涕,在窍为鼻,在味为辛。
病理特征为燥。
其主要生理功能:1.肺主气而司呼吸指肺吸入自然界之清气,并与脾运化的水谷之精相结合于膻中,贯心脉以行气血,输布、供养全身脏腑器官组织,同时吐出代谢后的浊气,生生不息。
2.肺朝百脉而主治节指全身的经脉相会于膻中,通过肺的治理、调节气血津液的功能,使全身组织器官有序运作的功能。
3.肺主宣降,通调水道肺为华盖,通过其宣发、肃降的生理特性升清降浊,以保持三焦的通畅和正常的水液代谢。
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4.肺主皮毛营卫之气行于皮毛而充养腠理、御卫外侮,有赖于肺气宣发才能实现。
5.肺主声指声音由肺气鼓动。

点击查看更多文档内容 >>
本文相关推荐

客服QQ:1356877308

copyright@ 2008-2023 悦读文库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ICP备案号:京ICP备18064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