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环函2022130号关于G530黄山市黟县县城至休宁东亭改建工程叶村至东亭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黄山市公路管理服务中心:你单位报来G530黄山市黟县县城至休宁东亭改建工程叶村至东亭段工程行政许可申请书和安徽伊尔思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编制的G530黄山市黟县项目应执行的环境标准作出修订或新颁布的,执行新标准。 九、项目建成后,应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及时开展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和验收信息报送工作。 十、请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休宁县、黟县生态环境分局负责该项目“三同时”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2022年11月24日-5-。
2、县城至休宁东亭改建工程叶村至东亭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收悉。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G530黄山市黟县县城至休宁东亭改建工程建设项目不可避让生态保护红线的论证意见同意该项目穿越生态保护红线。 经组织专家技术评审,并在黄山市生态环境局网站公示,公示期间公众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超过五年方才建设的,应依法报我局重新审核。 六、项目实施过程中应依法严格执行相关主管部门规定,取得了相关主管部门法定许可后方可开工。 七、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环保设施建设必须纳入施工合同,保证环保设施建设进度和资金。 八、国家对本。
3、无异议。 我局经研究,现对报告书批复如下:一、该工程起点与G530黟县县城至叶村段平面交叉,沿东亭河南岸布线,自叶村经桐练后,跨越东亭河后顺接X021兰东路老路。 沿原老路进行改建,在大塘村段采用新线避让村庄,局部路段优化线型,截弯取直,经塘坞、黄土岭后下穿皖赣铁路护,做好生态恢复及做到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四、项目应当遵守安全生产规定,按照安全生产管理要求运行和维护各类生产设施和污染防治设施,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五、报告书经批准后,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防治污染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应依法重新报批项目的。
4、歙黟一级公路,终点位于休宁县东亭,与原S326平面交叉。 建设里程9.49公里,其中黟县段1.2公里,休宁段8.3公里,路基宽12米,设计标准为二级公路,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沥青混凝土路面,全线设大桥2座,中桥1座,涵洞63道,立体交叉2处。 项目涉及黄山-天时解决公众担忧的环境问题,满足公众合理的环境诉求。 三、项目应加强对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环境管理工作,制定环境保护规章制度,设置环保管理机构,确定专人负责环保工作,配备必要的环境监测仪器和设备,制定环境监测计划,定期进行监测,加强对各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设施的管理、维。
5、目山生物多样性维护及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长度为1.23km,面积为2.962公顷,项目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项目总占地面积40.744hm2,其中永久占地面积34.012hm2,临时占地面积6.732hm2,总投资33639.98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463.5万元垃圾,定点收集并交由环卫等部门统一处理。 (七)强化环境风险防控。 对跨越东亭河的桥段设置桥面径流收集系统及应急收集池,按要求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储备风险防范应急物资,做好公路沿线跨河桥梁环境风险应急预防。 (八)在工程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加强与沿线公众的沟通,及。
6、约占总投资的1.38%。 二、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同意你单位按报告书所列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和拟采取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生态保护措施进行建设,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切实落实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措施。 应严格按照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G530黄山市黟县县城至休宁东亭利用;废弃渣土(表土)暂存,回用于沿线绿化、临时用地恢复,多余弃方运至弃土场,规范弃土场建设,做好弃土场的生态恢复;废机油、废润滑油等危险废物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并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规定及时交由具有危险废物处理经营许可证的单位进行妥善处理;施工人员日常生活。
7、改建工程建设项目不可避让生态保护红线的论证意见要求,落实落细生态保护红线保护补偿措施,最大程度减小对黄山天目山生物多样性维护及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环境影响。 (二)切实落实各项生态保护措施。 应制定科学的施工计划,落实施工期各项生态保护措施,合理设置施工营地、徽省建筑工程施工扬尘污染防治规定黄山市建设工程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防止扬尘污染,保障施工场地周边、临时占地等环境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2018年修改单表1、表2中的二级标准。 (六)规范固体废物处理处置。 施工期产生的建筑垃圾分类收集,综合。
8、临时施工场地、弃土场、施工便道,生态红线内严禁设置施工营地、弃土场等临时用地,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严格控制施工作业范围,落实植被保护要求及水土保持措施,减少对动物惊扰,减轻项目建设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影响,做好松线虫防护;对表层耕作层土壤进行集中收集搅拌站等施工临时设施。 施工过程中应落实场地周边围挡、物料堆放覆盖、路面硬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等措施;道路定期洒水,控制车速;加强大型施工机械和车辆的管理,禁止使用冒黑烟等尾气排放不达标的施工机械和车辆,按照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安。
9、和存放,及时对临时占地进行生态恢复,最大程度减少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护好周围景物、水体、林草植被和野生动物资源。 (三)严格落实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优先采用低噪设备,合理布置施工机械位置,远离居民区等声环境敏感点;合理选择运输修和清洗作业,不得堆存物料,弃土及泥浆严禁向水体倾倒;落实桥面径流收集系统,合理设置收集池容量,定期维护检查径流收集系统,保障通畅,将涉水、邻水路段作为施工期重点的环境管理路段,开展施工期地表水水质监测。 (五)落实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建设期间不设混凝土搅拌站、沥青。
10、路线,控制车速、鸣笛,定期监测噪声,设置临时隔声屏障和静态爆破等措施,确保施工噪声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GB12523-2011);运营期按报告书要求设置隔声窗等措施,并预留噪声治理费用,开展噪声跟踪监测,根据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保护措施,确保噪声达标避免噪声污染扰民。 (四)强化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 桥梁施工尽量选择在枯水期实施,采取围堰施工,减少水体扰动;油污水、泥浆分类收集处理回用;机械设备冲洗废水、养护水设置沉淀池处理后回用;施工营地设置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标后用于周围农田灌溉;涉水及邻水路段内禁止开展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