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闽2011-J-37 太阳能集热器安装建筑构造.docx(共47页)【在线阅读】

2023-05-24 02:55:38 本页面

精品闽2011-J-37 太阳能集热器安装建筑构造.docx(共47页)【在线阅读】

【文档描述】

1、福建省建筑标准设计太阳能集热器安装建筑构造DBJT13-90闽2011-J-372011太阳能集热器安装建筑构造12总说明本图集是根据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闽建科200942号文的要求,由福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组织,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和福建省建设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的。
1编制依据1.1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1.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满足其刚度、强度和防护功能的要求。
3.4.6既有建筑安装太阳能集热器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系统供应厂家应向设计单位提供太阳能集热器、贮水箱、辅助加热设备的净重、运行重量等相关资料。
设计单位应负责对建筑结构的安全可靠性验算。
2.集热器基座应设置在主体建筑结构上,混凝土基座构造做法详见本图集。
3.连接件与主体建筑结构应采用化学锚栓与主体建筑结构连接,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的。

2、031.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1.4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1.5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1.6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1.7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GB50495-20091.8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GB/T6424-20071.9太阳能利用术语第一、二部分GB12936.1、2-20071.10太阳合现行国家标准、规范相关的规定。
3.钢结构、支架、边框等在不影响其承载力的情况下,应选择有利于排水的方式放置。
3.4.5新建建筑安装太阳能集热器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设计单位应结合系统供应厂家提供的太阳能集热器、贮水箱、辅助加热设备的净重、运行重量等进行建筑结构整体设计。
2.集热器基座应设在主体建筑结构上,混凝土基座的配筋、3.连接件与主体建筑结构应采用预埋件连接。
由太阳能集热器构成的阳台栏板,应。

3、能热利用术语GB/T12936-20071.11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GB/T17049-20051.12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GB/T17581-20071.13太阳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工程验收技术规范GB/T18713-20021.14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041.15居住建筑与太阳能热水系统一体化设计、安装及验收规程DBJ13-80-20062适用范围本图集适用于新建、改建及既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本图集仅负责太阳能集热器与主体结构连接的预埋件或化学锚栓。
系统供应厂家负责太阳能集热器安装所配套的钢结构、支架、边框、玻璃等的结构设计,设计单位负责校核。
2.系统供应厂家应根据太阳能集热器安装的具体情况(如集热器总面积、抗风压、抗震设防标准等),对太阳能集热器安装所配套的钢结构、支架、边框(厚度、宽度、材质等)、罩面玻璃(厚度、材质等)以及紧固件(含焊接)等的进行结构设计。
并应符。

4、的民用建筑上安装太阳能集热器的设计与施工。
3设计要求3.1基本规定3.1.1具备安装太阳能集热器条件的建筑需要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时,应纳入建筑工程设计,做到统一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3.1.2太阳能集热器及热水系统安装形式的选择,应根据建筑类型、使用要求、安装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
太阳能热水系统可参考本图集附录B“太阳能热水系统基本要求”。
3.1.3在既有建筑上增加或改造已安装的太阳能集热能承受太阳能热水系统产生的荷载和作用,并满足安全性和耐久性要求。
3.4.2太阳能集热器安装结构设计应计算下列作用效应。
1.非抗震设计时,应计算重力荷载和风荷载作用效应。
2.抗震设计时,应计算重力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效应。
3.4.3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结构设计包括太阳能热水系统预埋件或其它连接件的埋设。
连接件与主体结构的锚固承载力设计值应大于连接件本身的承载力设计值。
3.4.4太阳能集热器钢结构、支架及组。

5、器及热水供应系统,必须经过建筑结构安全复核,并满足建筑结构及其它相应的安全要求。
3.1.4建筑物上安装的太阳能集热器,不得降低相邻建筑的日照标准。
3.1.5安装在建筑物上的太阳能集热器应规则有序。
太阳能集热器及热水供应系统配备的输水管、用电设备和电线电缆等应与建筑物的其它管线统筹安排,满足安全、隐蔽、集中布置,总说明图集号闽2011-J-37审核黄夏东校对胡滨设计翁乾武页号3便于安装和维护要求。
3.1应设置在南阳台上,方位与建筑物相同。
设置在阳台集热器应有适当的倾角,倾角宜采用7080,使集热器接受充足的太阳光照射。
5.阳台上设置太阳能集热器应充分考虑建筑功能和美观要求,穿过室内楼板的冷热水管道应采取保温、防结露等措施。
置。
4.设置在坡屋面上集热器的支架应与埋设在屋面板上的预总说明图集号闽2011-J-37审核黄夏东校对胡滨设计翁乾武页号53.4结构要求3.4.1建筑主体结构、结构构件或连接件,应。

6、6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热性能应符合相关太阳能产品的现行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
系统中的太阳能集热器、钢结构、支架等主要部件的正常使用寿命不应少于10年。
系统中的管材支撑、保温及防腐等应满足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3.1.7根据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太阳能集热器的设计、安装应采取防冻、防结露、防冰雹、防过热、防锈蚀、抗强风、抗震、防雷等技术措施。
3.1.8安装在建筑上或直接构成建筑围护结构的太阳能集热器,应距不小于200mm。
8.坡屋面上集热器的冷热水管与给水管道应同步设计,以管道最短、阻力最小为原则布设。
3.3.8阳台设置太阳能集热器应符合下列要求:1.设置在阳台栏板上的太阳能集热器支架应与阳台栏板上的预埋件牢固连接。
2.由太阳能集热器构成的阳台栏板,应满足其刚度、强度及防护等功能要求。
3.在阳台上设置太阳能集热器应充分考虑集热器的荷载,并对安装部位采取防止变形、裂缝等必要的技术措施。
4.太阳能集热器。

7、有防止热水渗漏的安全保障设施。
3.1.9太阳能集热器与贮水箱相连的管道穿过屋面或外墙时,应在屋面或外墙预埋防水管套,并对其与屋面或外墙相接处进行防水密封处理。
防水套管的预埋应在屋面防水层施工前完成。
3.2规划要求3.2.1应综合考虑当地气候、纬度、日照条件,并根据用户对热水器使用要求和当地辅助能源的分布情况,综合确定太阳能集热器的数量、形式,做到与建筑风格统一,与周围环境协调。
3.2.2总体规划设计阶3.坡屋面上的集热器宜采用顺坡镶嵌设置或顺坡架空设埋件连接牢固,并采取防水构造措施。
5.太阳能集热器与坡屋面结合处雨水的排放应通畅。
6.顺坡镶嵌在坡屋面上的太阳能集热器与周围屋面材料连接部位应做好防水构造处理;且不得降低屋面整体的保温、隔热、防水等功能。
7.顺坡架空在坡屋面上的太阳能集热器与屋面间隙不宜大于100mm,当有多排布置时,真空管集热器前后两排的间距不小于500mm,平板型集热器前后两排的间。

8、段应有相关专业参加,做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同步设计。
规划设计时,贮水箱和室外热水管网应统一布置。
3.2.3建筑间距应满足所在气候区建筑日照标准。
建筑体型和空间组合与太阳能集热器应紧密结合,充分考虑太阳能集热器的面积、安装高度、朝向等,为接收较多的太阳能创造条件。
3.3建筑设计3.3.1建筑的体型和空间组合应避免安装太阳能集热器部位受建筑自身及周围设施的遮挡,并满足太阳能集热器日平均日照射数不少于4h分正午12时的太阳高度角。
对于全年使用的系统,宜采用当地冬至日正午12时的太阳高度角。
7.太阳能集热器相邻的集热器或贮水箱等间距不应小于300mm,距屋檐等应大于1.5m。
3.3.7坡屋面设置太阳能集热器应符合下列要求:1.屋面坡度宜根据太阳能集热器接受阳光的最佳倾角来确定。
倾角等相关参数内容参见本图集附录A。
2.坡屋面上太阳能集热器设置的部位应综合考虑立面比例、系统的平面、空间布局和施工条件等因素。

9、的要求。
3.3.2建筑设计应对安装太阳能集热器的部位采取防护措施,应设置防止太阳能集热器损坏后部件坠落伤人的安全防护设施。
3.3.3建筑设计应合理确定太阳能集热系统各组成部分在建筑中的位置,满足防水、排水要求。
同时,也应考虑为系统提供安全的安装、检修条件。
3.3.4太阳能集热器应优先考虑安装在建筑屋面上,当条件受限制时,也可考虑在阳台上设置。
当太阳能集热器与建筑共同构成围护结构时,应与建筑整体有机结合角应等于当地纬度+太阳能集热器安装倾角误差为本图集附录A“福建省主要代表性城市建筑气象参数、太阳纬度和集热器倾角”可供参考。
6.太阳能集热器与其它遮光物(女儿墙)或前后排的间距应满足集热器充分阳光照射的要求。
其间距的确定如下式:DHctgs式中:D太阳能集热器与遮光物最小间距,(m);H遮光物最高点与集热器最低点的垂直距离,(m);s太阳高度角,()。
注:对于季节性使用的系统,宜采用当地春秋。

10、并与建筑周围环境相协调,且不得影响该建筑功能。
并应确保太阳能集热器安装牢固、安全可靠,且应符合所在部位的结构安全和建筑防护功能要求。
3.3.5太阳能集热器不得设置在(跨越)建筑变形缝处。
3.3.6平屋面设置太阳能集热器应符合下列要求:1.太阳能集热器基座应与屋面预埋件连接牢固,并应在地脚螺栓周围作防水密封处理。
2.在屋面防水层上放置太阳能集热器时,屋面防水层应包到基座上部,并在基座下部加设附加防水层3.太阳能集热器周围、检修通道、屋面出入口和集热器之间人行道上部应设保护层。
4.太阳能集热器设置的最佳方位为正南或南偏西5,若受条件限制时,允许偏差15范围以内。
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总说明图集号闽2011-J-37审核黄夏东校对胡滨设计翁乾武页号4加大集热器的采光面积或选用吸收热能效率更高的集热器。
5.如果热水供应系统侧重在夏季使用,其安装角应等于当地纬度-若热水供应系统侧重在冬季使用,其安装。

点击查看更多文档内容 >>
本文相关推荐

客服QQ:1356877308

copyright@ 2008-2023 悦读文库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ICP备案号:京ICP备18064502号-6